位於國立台灣美術館對面的忠信市場,建造於民國50年代,在60、70年代時人口相當密集,而後因景氣不佳而逐漸沒落。現在漸漸有藝文工作者進駐,為這個老舊的市場,帶來不一樣的氣息,讓老市場成為融合新舊元素的藝文空間。
走進忠信市場,看到的是跟外面喧囂的城市、車水馬龍的道路截然不同的景象,裡面灰灰暗暗,僅靠鐵皮頂棚部分的透明塑膠波浪板透下光線,沒有印象的市場中此起彼落的叫賣聲,也沒有賣魚、賣肉的攤販,而是一個靜謐的、緩慢的、富有神秘感的空間,角落偶爾可以看到生鏽的鐵窗或老舊的木窗、充滿復古味道的摩托車、腳踏車及廢棄生鏽的老舊招牌。
進駐忠信市場的店家,大都保留舊有的房厝建築結構,再重新設計規劃,而店家外牆上也繪上不同顏色的漆,紅的、黃的、綠的、紫的,讓遊客能一眼區分出店家與住戶。廁所牆壁上,也塗上了大膽活潑的色彩,為忠信市場增添了特別的魅力,也為整個市場注入活力。
忠信市場活化以後,吸引許多遊客到此探訪、拍照,也有新人到此取景,不過因為這裡還有住戶居住,所以參觀時記得降低音量,住家外也請勿拍照,彼此互相尊重,一起維護這個特別的美好空間。(攝影/黃曼寧)
更多旅遊資訊:http://tw.tra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