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ews大台灣旅遊網全球新聞/記者劉立文彰化報導】
為了讓小朋友們深入了解白米的由來,花壇鄉僑愛非營利幼兒園的老師們帶領著中大班學生一起親臨中口社區內的農田、舊輾米廠、杰興米行,從開學後第一站就開始去稻田裡看綠油油的秧苗並寫生畫畫,接著第二站再去社區內唯一的杰興米行由老闆來介紹平常吃的白米飯就是從這裡送過去的,第三站則是社區探查舊碾米廠,由社區理事長帶領去參觀碾米廠透過介紹了解到米從哪裡來?第四站,今日要帶領小朋友們去看稻穗收割,讓小朋友們了解「米」是農民從秧苗播種在農田裡→長成稻穗後收割下來要先曬乾或烘乾→送入碾米機器後脫完殼→就成為白米了。▲僑愛非營利幼兒園小朋友去農田看收割機收割稻穗,縣議員李成濟、鄉民代表葉尚雯、中口社區理事長陳莠蓁、理事劉賢正、顧問劉建成,到場與師生同樂。(攝影/劉立文)▲僑愛幼兒園中大班學生探索「米從哪裡來」第四站-收割。(攝影/劉立文)▲中口社區理事長陳莠蓁介紹現代化收割機採收稻穗。(攝影/劉立文)▲收割機採收好稻穗,並將稻穀輸送至貨車,再載至碾米廠。(攝影/劉立文)▲小朋友們看收割機開過後稻穗就不見了,看得很認真。(攝影/劉立文)▲陳莠蓁理事長細心地為小朋友解答疑惑。(攝影/劉立文)
僑愛非營利幼兒園老師14日早上再次帶中大班學生去社區內看金黃色稻穗是如何收割的,為了要讓學生們能親眼所見稻穗收割的情形,中口社區理事長陳莠蓁與社區理事、顧問特別與農民協調保留了一區讓小朋友們觀看收割的情形,看見收割機開過之處稻穗就不見了,有些小朋友產生疑問便由理事長幫忙解說,也讓小朋友更清楚了解收割的情形,早期與現代的不同,一早縣議員李成濟、鄉民代表葉尚雯也到場與小朋友們同樂,這一連串的觀察就是為了要知道「米從哪裡來」,最後也由小朋友們唱這首由老師編寫的歌曲-米從哪裡來畫下完美的學習。(攝影/記者劉立文)
大台灣旅遊網全球新聞:http://tw1.tranews.com/